中国十大最美生态水域之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是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北部一著名淡水湖,位于阿尔泰山脉中,面积45.7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0米,最深处达到196米,蓄水量达53.8亿立方米。外形呈月牙,被推测为古冰川强烈运动阻塞山谷积水而成。喀纳斯湖湖中传说有湖怪“大红鱼”出没,据称身长可达到10米,有科学家推测为大型淡水食肉鱼类哲罗鲑,但未得到实际观测支持。该湖风景优美,四周林木茂盛,主要居民为图瓦人,为中国国家5A级的旅游景区。
基本信息
喀(kā)纳斯是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神秘莫测”,喀纳斯湖(Kanas Lake)位于布尔津县境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比著名的博格达天池整整大10倍,湖水最深处达196米左右,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湖面碧波万顷,群峰倒影,湖面还会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时时变换颜色,是有名的“变色湖”。喀纳斯湖呈弯豆荚形,湖东岸为弯月的内侧,沿岸有6道向湖心凸出的平台,使湖形成井然有序的6道湾。每一道湾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其中第一道湾的基岩平台有一个巨大的羊背石,恰似一只卧羊昂首观湖;三道湾的观湖台,是赏湖上落日的最佳地点;当旭日东升或夜幕降临时,乘船或站在第四道湾平台上探寻湖心秘密,运气好的话还可能看到时隐时现的神秘“湖怪”。北端的入湖三角洲地带,大片沼泽湿地与河湾小滩共存,地形平坦开阔,各种草类与林木共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喀纳斯湖上端,有湖心岛浮于水面,四周皆森林茂密,湖水碧绿纯净。
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每至秋季层林尽染,景色如画。这里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已知有83科298属798种。有兽类39种,鸟类117种,两栖爬行类动物4种,昆虫类300多种。喀纳斯湖水中生长的有哲罗鲑、细鳞鲑、江鳕、阿尔泰鲟、西伯利亚斜鳊等珍稀鱼类。特别是哲罗鲑,体长可达2~3米,重达百十公斤,因鱼体呈淡红色而被称为大红鱼,有专家考证所谓的喀纳斯湖怪就是哲罗鲑。
喀纳斯湖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湖中鱼类7种,昆虫类300多种。马鹿、貂熊、雪豹、雪兔、紫貂、石貂、岩雷鸟、林蛙等珍稀动物在此出没。湖中有哲罗鲑、细鳞鲑、北极烟、江鳕、西伯利亚齿编等冷水鱼。
地理位置
传说喀纳斯意为“王者之水”,在成吉思汗出征途中,军师曾打此水,因此得名。它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布尔津县境内北部,距县城150公里,是一个坐落在阿尔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与我国绝大部分的江河属于太平洋水系不同,喀纳斯属于北冰洋水系。环湖四周原始森林密布,阳坡被茂密的草丛覆盖。湖水来自奎屯、友谊峰等山的冰川融水和当地降水,从地表或地下泻入喀纳斯湖。湖面海拔1374米,面积44.78平方公里,湖水最深处达196米左右。是中国唯一的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保护分布区。喀纳斯湖自然景观保护区就是以喀纳斯湖为中心建立的。总面积达5588平方公里,保护区自上而下分别为冰川恒雪带、山地冻雪带、高山草甸带、山地草原带等,垂直分布。
历史沿革
喀纳斯景区位于阿尔泰山之阳,这一地域古来为北方诸多民族游牧之地。额尔齐斯河北岸细石器遗址的发现说明,这里早在八九千年以前就有从事狩猎、渔猎的人类活动。历史上先后或同时有塞人、呼揭、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蒙古、哈萨克等草原民族部落在此生活。在历史演进过程中,这一地域曾先后隶属部族地方政权鲜卑汗国、柔然汗国、突厥汗国、铁勒汗国、回纥汗国、蒙古汗国、准噶尔汗国辖理。
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噶尔部,这一地域归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管辖。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隶科布多参赞大臣。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廷将居住在阿尔泰山之阳的阿尔泰乌梁海人编为七旗,次年又分编为左右两翼,设翼长总管,分授总管印信,喀纳斯地域东西部分别属于左翼和右翼。同治六年(1867),隶布伦托海办事大臣,同治八年(1869),布伦托海办事大臣裁撤,仍隶科布多参赞大臣,清光绪三十年(1904),实行“科(科布多)、阿(阿尔泰)分治”,此地隶阿尔泰办事大臣,此时,阿尔泰办事大臣所辖区域直属清廷理藩院,为中央特别行政区。
民国初年,沿袭清末旧制,阿尔泰地方仍直属中央政府管辖,设阿尔泰办事长官。民国元年(1912)、民国三年(1914)相继设置哈巴河民政分局、布尔津河民政分局,喀纳斯为其辖区北境。民国八年(1919)、阿尔泰地方归并新疆,设阿山道,是年设布尔津县,喀纳斯地域隶属新疆省阿山道布尔津县,民国十九年(1930)哈巴河置县后,今喀纳斯景区西部区域隶哈巴河县。
新中国成立后,198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喀纳斯自然保护区。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国家级,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林业厅管理。2000年,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移交阿勒泰地区,成立“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委员会”机构隶属布尔津县。2003年,喀纳斯管理机构上划阿勒泰地区,改“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委员会”为“喀纳斯环境与旅游管理局”。2006年,《大喀纳斯旅游区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后,是年7月,撤销原机构,成立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行使准政府职能,对喀纳斯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实行统一管理。
早在800年前,喀纳斯的名字就和成吉思汗的名字连在一起,成吉思汗西征路过喀纳斯湖时,被喀纳斯湖的美景所吸引,亲自下马欢捧湖水,仰头痛饮。所以后人都把喀纳斯湖的水称作“王者之水”。
生物资源
提到喀纳斯景区,就要提到它的很多唯一:这里是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是中国唯一和四国接壤的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喀纳斯湖还是我国唯一的南西伯利亚区系动植物分布区,是中国唯一图瓦人聚居区,是世界上唯一能用苏尔吹奏五玄谱的鄂尔多斯老人。在这里生长有西伯利亚区系的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等珍贵树种和众多的桦树林,已知有83科298属798种。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动物,以及鱼类、昆虫类在此繁衍生息,更是生趣无限。不同的植物群落层次分明,色彩各异。每至秋季更是万木争辉:金黄、殷红、墨绿各呈异彩。林中灌木叶茂,枯叶朽木上苔藓、野草遍生。林间空地草甸如茵,山花鲜艳。风静波平时湖水似一池翡翠,随着天气的变化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自晨至夜换变着风采。每当云雾缭绕,雪峰、春山若隐若现,恍若隔世。七八月份雨后清晨登上湖南段的骆驼峰则可观赏佛光奇景。
喀纳斯湖是我国极其难得具有欧洲生态系统特征的自然区域,保护区内有植物798种,其中珍稀植物30种,动物39种,鸟类117种,鱼类5科8种,昆虫300多种,两栖爬行类动物4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种,二级13种,其他稀有动物9种,昆虫真菌的新种记录不少60个。喀纳斯湖中还生存着一种被人认为是“湖怪”的一种稀有鱼类—“大红鱼”。
天然气项目
据《第一财经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中俄天然气管道的修建将对喀纳斯湖区的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于1996年被纳入作为中俄两国政府间合作项目,由中国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俄罗斯能源部作为项目的政府协调部门。项目的谈判、运作和实施由双方企业负责。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被指定为中方负责企业。
这条跨国输气管线初步设想总长度约4000公里,俄罗斯境内长度为1960公里,中国境内长度约为2000公里。管道设计年输气能力300亿立方米,其中供给中国200亿立方米,其余100亿立方米输送到韩国,稳定输气年限为30年。
而国家林业局主持的专家论证会已经原则通过了中俄天然气管道穿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纳斯湖区的方案。
湖边的居民
图瓦人亦称“土瓦”和“德瓦”、“库库门恰克”,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他们祖先是500年前从西伯利亚迁移而来,和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个民族。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哈萨克语言相近。在生活习惯上,图瓦人除欢度蒙古族传统的敖包节外,还有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汉族人的春节与正月十五元宵节。图瓦人信仰佛教,丧葬方式为曲体入葬,图瓦人居住在阿勒泰喀纳斯湖图瓦村和白哈巴图瓦人村落。喀纳斯湖与图瓦人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喀纳斯湖旅游区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
图瓦人以游牧、狩猎为生。近四百年来,定居喀纳斯湖畔,他们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现基本保持着比较原始的生活方式。原木垒起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奶酒飘香。古朴的小村景致,象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喀纳斯图瓦村居民是自称蒙古族的图瓦人,图瓦亦称“土瓦”或“德瓦”、“库门恰克”。历史悠久,早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录,隋唐时称“都播”,元称“图巴”、“秃巴思”、“乌梁海种人”等。他们和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图瓦人属同一个民族。
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图瓦语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与哈萨克语族相近,因此图瓦人均会讲哈萨克语,与我们听到的蒙古语不同。图瓦人学校基本上是普及蒙古语。在生活习惯上,图瓦人除欢度蒙古传统的敖包节外,还有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汉族人的春节与正月十五元宵节。图瓦人信仰佛教。但萨满教对他们影响也较深。图瓦人的房屋皆用原木筑砌而成,下为方体,上为尖顶结构,游牧时仍住在蒙古包。
喀纳斯图瓦村与喀纳斯湖相互辉映,融为一体,构成喀纳斯旅游区独具魅力的人文景观和民族风情。
在夕照中,图瓦村里那些带有尖顶的、颇具瑞士风格的小木屋反射出一丝丝温暖的金黄色光芒。小屋旁边的松树三三两两地散布着,全都高大笔直。村中还长有白桦树,一棵一棵散落在松树中间,因为枝干雪白,便很显眼,再加上蓬勃的树冠,似一把把大伞。在图瓦村的背后,就是中俄边境上的友谊峰,西伯利亚的风从友谊峰吹过来,随着地势降低,骤然变暖,便孕育出了这片浓密的山林。
主要的景观
横亘在新疆北部的阿尔泰山雄伟壮观,其主峰友谊峰终年被冰雪覆盖,是我国海拔最低的现代冰川之一,喀纳斯湖就位于风景秀丽的友谊峰南坡,面积约25万公顷的喀纳斯国家保护区内。陈运和诗《喀纳斯湖让人享享福》写得好:“阿尔泰山的积雪与浮云 欢迎诗拍摄欧陆风格的宾馆与餐厅 安排诗吃住”、“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人也能享享福 啊,喀纳斯湖——亚洲唯一的瑞士风光之油画”。
喀纳斯湖不仅自然资源和生物的物种非常丰富,而且旅游环境和人文资源也别具异彩,喀纳斯具北国风光之雄浑,又具有南国山水之娇秀,加之这里还有“云海佛光”、“变色湖”、“浮木长堤”、“湖怪”等胜景、绝景,怎能不称得上西域之佳景、仙景!北面是白雪皑皑的奎屯山、高耸如云的友谊峰,湖周重峦叠嶂,山林犹如画屏。叶茂,枯叶朽木上苔藓、野草遍生。林间空地草甸如茵,山间百花齐放。风静波平时,湖水似一池翡翠,随着天气的变化,湖水又更换着不同的色调,自晨至夜变换着风采。每当烟云缭绕,雪峰、春山若隐若现,恍若隔世。夏季,雨后清晨,登上湖南段的骆驼峰则可观览佛光奇景。
2007年5月8日,喀纳斯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成吉思汗点将台
点将台位于鸭泽湖以东附近,相传成吉思汗曾在此检阅过十万雄师。在点将台的旧址上,已经发现的文物有成吉思汗西征军次将领铜质的盔甲,做工十分精致,直到现在它的表面仍很光泽。据说在苏木河一带还有一口部队宿营用的大锅被压在巨石之下。点将台有个大祭坛,祭坛里竖着一根高高的杆子,杆子上系满了哈达。[5]
白湖
白湖位于喀纳斯湖东北部的阿尔泰山巅友谊峰下,所在地海拔1954米,面积约10平方公里。该湖的湖面水平如镜,四周峰意盛起,冰川银装素裹,草场百花争艳,空中浮云飘逸,色彩瞬息变幻。这里保存着最为完整的西伯利亚泰加林,生长着别处难得一见的新疆五针松。白湖湖口因有一巨石横卧,阻挡形成奔泻的湖水,景色极为壮观。这里的湖水四季皆白,实属罕见,湖面呈白色的原因至今没有确定,据说是由于冰川运动将花岗岩挤磨成白色粉末后,带入河流再注入湖中所致,但经过水质检测,白湖水质良好,并含有丰富矿物质,属可直接饮用的水质。白湖还是冷水鱼聚集排卵的地方,每逢秋季,便成为各种冷水鱼类繁衍生息的天堂。
吐鲁克岩画
喀纳斯景区的山岩上先后发现有10多处岩画,其中的两处位于喀纳斯湖一道湾东岸高出湖面50~60米的羊背石上。一处在羊背石面磨光的刻蚀槽内,上面刻有山羊、野猪、刺猬、雪鸡等动物造型。一处在羊背石的小陡坎上,图案清晰,分上下两排,有马、羊、鹿、狼等动物造型。其中有一个造型似恐龙的动物,眼睛向湖的方向呈注视状,其余岩画散见于景区山体石壁上,内容有各种动物形态、狩猎、牧放场景,有征战,舞蹈图案,也有图腾崇拜的图案,这些岩画对研究古代社会史、民族史具有重要价值。
花楸谷
花楸谷全长1.2公里,谷地两边除茂密的疣枝桦、西伯利亚云杉和西伯利亚落叶松混交林外,还是公园内西伯利亚花楸最为集中的分布地,遂因此得名。
观鱼亭
观鱼亭建于海拔2030米的哈拉开特(蒙古语意为“骆驼峰”)山顶上,与湖面的垂直落差达600多米,因处于观察“湖怪”的最佳位置,故得名观鱼亭。观鱼亭是喀纳斯景点中的极品,是唯一一个能驻足饱览喀纳斯美景的最佳平台。
千湖
西距喀纳斯村13公里,处于喀拉苏阿河和格牙阿能尔库河分水岭地带,也是喀纳斯冰川作用的结果。千湖由喀拉苏阿仁河和格牙阿能尔库河分水岭中山带的湖泊群组成,海拔2160~2500米,其上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数以千计。哈语“门琼库尔”,语意为1000个坑。千湖湖泊最大者为黑湖,其它还有喀拉穹库尔、壳斯库尔、下恨诺尔等小湖泊群,数量多、面积小,其形状为圆形或长形,分布高度基本上是由南向北逐渐升高。
泰加林廊道
泰加林群落是喀纳斯景区茫茫林海中的主要成分,位于喀纳斯湖东侧湖岸的茂密森林便是西伯利亚泰加林精华浓缩。这片森林东倚巍巍高山,西临碧波荡漾的喀纳斯湖,构成了一道5.4公里的长的泰加林廊道景观,廊道曲径通幽,游人穿行其间,只见大树参天,荫翳蔽日,松萝垂挂,悦目赏心。还可观赏到典型的泰加林沼泽、巨型根雕墙等奇观。廊道中的“泰加林之王”令人叹为观止,一株西伯利亚落叶松胸径达120厘米,高30余米,树龄500年以上,可谓饱经沧桑,生命顽强。
千米浮木长堤
在喀纳斯湖最北端的入湖口,有一条千米枯浮木长堤是喀纳斯湖奇观之一。洪水时枯木长堤会飘起来,按理来说,这些枯木会向下游漂,但是多少年来,却奇怪的浮动逆流而上,长长地横列在喀纳斯湖的最上游6道湾。据说有人把枯木扔到下游5道湾里,那枯木还是执着地回到老地方,与枯木长堤连为一体。这是为什么呢?每当洪水季节,河水将上游大量的枯木携带漂入湖口,后因强劲的谷风在遇到喀纳斯湖南面的巨大山体后,风力变向将漂入湖水中的浮木推动着逆流上漂,日积月累逐步在湖口汇聚堆叠形成一条百余米宽、两千米长枯木纵横交错的 “千米枯木长堤”这一特殊的自然景观,这些枯木随着水的涨落而浮动。
喀纳斯湖怪
喀纳斯湖是坐落在新疆阿尔泰山深处密林中的一个美丽、神秘的高山湖泊。它不仅以景色秀美而著称,更因为湖中的“湖怪”而扬名天下。
喀纳斯湖另一奇观是湖中有巨型“湖怪”。据当地图瓦人民间传说,喀纳斯湖中有巨大的怪兽,能喷雾行云,常常吞食岸边的牛羊马匹,这类传说,从古到今,绵延不断。[6]有众多的游客和科学考察人员从山顶亲眼观察到巨型大鱼,成群结队、掀波作浪、长达数十米的黑色物体在湖中慢游,一时间把“湖怪”传得沸沸扬扬,神乎其神,又为美丽的喀纳斯湖增加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云海佛光
清晨登上山顶——观鱼亭,观赏日出景色,可见喀纳斯上空云海翻腾,雾涛升空,有时可看见如同峨眉山云海佛光那样的奇观。充沛的降水,凉爽的气候,使喀纳斯湖区常常笼罩在朦胧雾雹之中,而高出云雾顶部的山峰,则成了观看佛光的理想地方。
在8月份,每当雨后的清晨,喀纳斯山区谷地往往会被浓厚的云雾遮盖,只露出一座座 2000米以上的峰顶。这时,若登上“一览亭”观赏日出景色,只见头顶碧蓝的晴空中,斜挂着一轮巨大的朝日,远近雪峰,在朝阳下反射出红红的光芒。脚下的白色云海,浪涛般地随风翻滚,时而露出一块块一平如镜的蓝色湖面,时而又露出一片片绿色的林海。那迎面而来的彩云,带着反射太阳的霞光,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使人目不暇接。当上午9~10时左右,太阳升到一定角度时,在湖西山谷的云雾中,也就是与太阳的相对方向,便逐渐显现出一个半圆形的巨大的彩色光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俱备,鲜艳夺目,下部则没于云雾中。随着云雾的浓淡变化,光环色泽也时深时浅,时明时暗。这些山峰、亭子以及你的身影,在彩色光环环绕衬托之下,色彩绚丽,光彩夺目,给人以神佛欲显、飘飘欲仙的感觉。佛光大约可以持续一刻钟左右,随着太阳的高和光线角度的变化便逐渐隐去,令人流连忘返。喀纳斯湖是有名的“变色湖”。一年之中,一季之中,一天之中都会有不同的色彩变化。在观鱼亭上观察尤为明显。
变色湖
喀纳斯湖另一奇观是变色,被称之为“变色湖”。春夏时节,湖水会随着季节和天气的变化而变换颜色。从每年的四五月间开化到11月冰雪封湖,湖水在不同的季节呈现出不同的色彩。5月的湖水,冰雪消融,湖水幽暗,呈青灰色;到了6月,湖水随周山的植物泛绿,呈浅绿或碧蓝色;7月以后为洪水期,上游白湖的白色湖水大量补给,由碧绿色变成微带蓝绿的乳白色;到了8月湖水受降雨的影响,呈现出墨绿色;进入9、10月,湖水的补给明显减少,周围的植物色彩斑斓,一池翡翠色的湖水光彩夺目。
关于变色湖的原因是季节变化所引起上游河水所含矿物成分多少的缘故;且与周围群山植物随季节变化的不同色彩倒映在湖中,以及阳光角度变化和不同季节的光和作用对湖水的影响也有一定关系。其主要是喀纳斯湖水来源于友谊峰南坡的喀纳斯冰川,当冰川作用于周围由浅色花岗岩组成的山地时,冰川掘蚀携带的花岗岩岩块经挤压研磨成白色细粉末混合于冰层内,炎热的夏季夹带有白色细粉末的冰川融化,大量的呈乳白色的冰川融水和雨水进入喀纳斯河,流进阿克库勒的湖(白湖),阿克库勒湖的乳白色水再流向下游汇入喀纳斯湖,这就是喀纳斯湖在7~8月变为白色的原因。每年12月份封冻后,喀纳斯湖又像一面白色的水晶镜,当地牧民用爬犁在湖面上运送物品或进行滑雪滑冰。另外,在不同的天气、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喀纳斯,特殊的水质与天色和山色相互折射而产生不同的色彩。由于喀纳斯湖被群山环抱,在高原蓝天白云的大背景下,湖水受阳光和云团的映射,又将周围的山色反射在湖中,湖水会随着天空云朵的变化和阳光下山色的明暗交替,变化万千,斑斓流彩。[7]
鸭泽湖
鸭泽湖位于喀纳斯村南边,它是由喀纳斯河改道后废弃河段——牛轭湖洼地组成,呈长形蝶状,沿洼地南端形成一个南北走向的宽浅湖泊,形似蝶状的一弘碧水与沼泽湿地连为一体,长3公里,宽600~800米,面积约1.3 平方公里,湖周开阔平缓,湖泊似镜。
湖水与周围开阔的沼泽湿地和河谷草原上,栖息着种类繁多的禽鸟,成群的野鸭、大雁和天鹅等也时常光顾此地,它们在宁静的水面上安闲的游戈。据说,当野鸭群被惊动时,便会看到它们一只只、一批批渐次飞起,翅膀拍打着水面,十分壮观。也许是季节的关系,我们没能看到成群的野鸭,但却看到碧绿的草地环绕明镜般的湖水,宁静秀美,广袤的沼泽草原上,牛羊在游闲觅食,白色的蒙古包星星点点,帐篷前的地灶上,炊烟袅袅,与青山和白云构成一幅天然的巨型山水画,令人赏心悦目。
在鸭泽湖西北方临河的草原高地上,有一处石堆,那就是“敖包”,图瓦人每年定期在此开展祭祀活动和过“敖包节”,祈求六畜兴旺、家人平安。图瓦人除举行蒙古族传统的祭敖包外,还过当地的邹鲁节(入冬节)。他们信仰藏传佛教,但原始的萨满教也对他们影响较深,祭天、祭湖、祭山、祭鱼、祭火等宗教活动每年都要举行。
在鸭泽湖北面2公里,有一块草地平台,据说是成吉思汗的“点将台”,旁边有一个巨大的漂砾石,据说当年成吉思汗就站在巨石上检阅蒙古雄师。在点将台附近的草原上我们还能看见近百个以鹅卵石堆砌的圆形图案,可能就是当年成吉思汗大军驻扎后留下的遗迹。近几年在点将台的遗址上,已陆续发掘出做工十分精致的铜质盔甲,还有古代部队专用的工具箱等文物。在布尔津县档案馆里,仍保存有当年乌梁海左翼左旗扎萨克曾经使用过的重约4.5公斤的官印。[8]
卧龙湾
当地称卡赞湖即锅底湖,是取其形状象锅底而得名,卧龙湾位置处在布尔津县去喀纳斯的途中距县城140公里,距喀纳斯10公里。湖四周森林茂密,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湖中小岛景色秀丽,湖进水处巨石抵中流,激浪拍巨石,玉珠飞溅。湖的泄水口有座木桥飞架东西,站在桥上向北是一平如镜的卧龙湾向南是奔腾咆哮的喀纳斯河。
神仙湾
鸭泽湖南,喀纳斯湖河流因受到下游泥石流及崩塌堆积物的堵塞而变宽,最宽处达700米,是喀纳斯河在喀纳斯湖景区内最宽的河段,这里河谷地势平缓,在河岸地带形成大片沼泽与草甸。河中有数个小岛,传说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因此这里被称为神仙湾。
月亮湾
从卧龙湾沿喀纳斯河北上约1公里,你会在峡谷中看到一蓝色月牙形湖湾,那就是月亮湾。月亮湾会随喀纳斯湖水变化而变化,是镶在喀纳斯河的一颗明珠。湖内有嫦娥奔月时留下的一对光脚印。也有传说这个脚印是当年成吉思汗追击敌人时留下的。美丽静谧的月亮湾是喀纳斯的标志景点。
驼颈湾
是进入喀纳斯河河谷第一个景点,喀纳斯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恰似驼颈的大拐弯。这里四周森林密布,主要种有西伯利亚松、西伯利亚云杉、欧洲山杨、疣枝桦以及林下密布的刺蔷薇等灌木。是公园内秋色最美的地段之一。[9]
图瓦人音乐
图瓦人独有的吹奏乐器“苏尔”,能在炊烟袅袅的傍晚带来更氤氲的意境和享受。
该乐器的制作和演奏在经历了一番频临失传的恐慌后,终于有可畏后生接棒。苏尔管体有三个气孔,吹奏时将乐器一端套在牙齿上。演奏时有一定难度。能够演奏出一番风味,更是颇为不易。
因此,去图瓦人家家访,倾听苏尔吹奏,已是感受喀纳斯的重要一站。空灵、悠远的曲调让人的心沉静。
特产
赤鲈
赤鲈又名河鲈,俗称五道黑。因其体侧有5条较宽的横跨体背的斑带而得名。 五道黑原产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河,生活于新疆北部的冷温带河湖鱼类。生长较为缓慢,3冬龄始达性成熟,最大个体体长可达500毫米左右。五道黑味道极其鲜美,肉又特别嫩,赤鲈是欧亚北部冷温带的重要经济鱼类,近几年由于大量的捕捞,已经濒临灭绝,有些人把它作为观赏鱼类进行饲养。
楚吾尔
楚吾尔是用一种在九月份采摘的名叫扎拉松草制作而成的,只能用一年,第二年重新制作。楚吾尔长60多厘米,有三个音孔,三个音孔的位置都是用手指量的,这三个音孔能吹出五、六个音。要想用它演奏出音乐,必须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需要经过长期的训练。
哈萨克小刀
哈萨克的刀子分为两种:一种是30多厘米长的长刀;另一种是折刀。大多数男子都带折刀。在折刀中又分大、中、小三个号。由于折刀小巧玲珑,便于携带,所以深受人们的欢迎。
哈萨克小刀在式样上也很多,如剑式、鹰嘴式等,刀把用金属、牛角、塑料镶面及混合用料,讲究的还在刀把上镂花纹和压图案,有的还镶嵌金属条、宝石、彩石做点缀品,使刀子显得十分华丽。刀刃的制作也讲究淬火、沾水、沾油等工艺,小刀的钢材选择也十分注意,大都用弹簧钢板做刀的原料,使刀刃锋利而坚硬牢固,能长期使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出品的“沙木沙克”小刀就具备了这些优点,因而深受哈萨克牧民的欢迎。有的哈萨克牧民愿意用一只羊换取一把小刀,可见“沙木沙克”小刀的名气之大。